集智達網絡安全硬件產品為AI與網絡安全的融合發展賦能
近日在 “All In Agent”為主題的第十三屆互聯網安全大會(ISC.AI 2025)上,工業和信息化部原總工程師、中國互聯網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趙志國在致辭中強調,人工智能與網絡安全的融合發展是時代必然的“必答題”,更是責任擔當的體現。他呼吁各界強化兩者的深度融合與雙向賦能,以協同共治凝聚安全發展合力,推動安全領域邁入智能體驅動的全新紀元。
當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構產業生態,網絡安全戰場也隨之升級---智能體攻防、算法漏洞、數據濫用等新型風險持續涌現,推動人工智能與網絡安全從“技術并行”加速邁向“深度融合”。而這場融合之一便是以硬件為根基構建全鏈路安全體系。在此背景下,北京集智達作為網絡安全硬件平臺解決方案提供商,以國產化產品為支點,為兩者協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硬件根基,從源頭守護著安全底線。
硬件自主可控:構筑AI安全的“源頭防線”
人工智能的深度落地,離不開海量數據處理與高頻算力支撐,而硬件作為數據流轉與計算的物理載體,其安全性直接決定AI系統的“免疫底線”。集智達深耕網絡安全硬件領域多年,深刻認識到“自主可控”是AI時代安全的核心前提——若核心芯片等硬件架構依賴外部技術,兩者的融合便如建在流沙之上,難以穩固。
為此,集智達錨定國產化信創賽道,以海光、飛騰、鯤鵬等自主芯片為核心,構建起從芯片到整機的高國產化率硬件體系。這一體系從底層杜絕“后門風險”與“供應鏈漏洞”,為人工智能筑起物理層面的安全屏障,讓AI技術得以在“安全底座”上穩健運行。
多元產品靈活配置:適配AI時代的“防護網”
人工智能的實時性、高并發特性,對網絡安全硬件的性能與適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集智達依托多系列處理器平臺,打造出多層次、多規格的網絡安全硬件矩陣:不僅具備高內存容量,更配備豐富的I/O接口及擴展插槽,可通過靈活組合精準匹配滿足多樣化場景需求;同時深度支持TPCM、TCM1.0、TPM2.0等安全標準,以及SM2/SM3/SM4等國密算法,為數據安全織就全維度防護網。
定制化服務:精準響應“AI+安全”的個性化需求
智能體時代的應用場景多元且復雜,不同客戶的環境特性、安全訴求存在顯著差異。作為網絡安全硬件領域的深耕者,集智達精準捕捉這一特點,針對有特定使用環境、規格需求的客戶,提供從設計到制造的全流程定制化服務,確保硬件產品與場景需求無縫適配。
在智能體驅動的新紀元里,人工智能與網絡安全的融合既是挑戰,更是重塑安全格局的機遇。北京集智達正以國產化網絡安全硬件為根基,從源頭筑牢防線,以性能適配創新,以定制化服務響應需求,為智能體時代數字安全屏障的構建持續賦能,力爭成為這場融合浪潮中的關鍵力量。

提交
集智達網絡安全硬件平臺:助力筑牢數字時代的堅固防線
GNS-141D 基于海光3250 CPU高密度2U 四節點硬件平臺
集智達基于海光3490處理器,前置4/8擴展網卡模塊的主板GNS-244A
第二十七屆北京科博會圓滿落幕,集智達產品引關注
集智達智能R-8019G基于RS-485總線的熱電偶采集模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