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水務二次供水管理:物聯網解決方案
隨著我國城鎮化率激增,高層建筑占比上升,二次供水系統已成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核心環節。然而,傳統管理模式面臨設備老化、運維粗放、監管缺失等矛盾,在此背景下,《“十四五”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》明確要求推進二次供水智慧化改造,智慧水務技術正成為破解管理難題、實現精細化運營的關鍵路徑。
痛點:傳統二次供水管理的四大核心矛盾
1. 設備孤島與數據黑洞
泵站設備品牌雜,通信協議不統一(Modbus、Profibus等),導致數據采集依賴人工抄表。
水箱液位、壓力、流量等關鍵參數缺乏關聯分析,難以發現隱蔽性故障(如管道微滲漏)。
2. 運維成本高企與響應滯后
單次設備檢修需派遣工程師到場,平均耗時6-10小時,年運維成本占設備總價值的10%-15%。
故障定位依賴經驗,誤判率高,導致重復維修和二次停水。
3. 水質安全風險難控
傳統泵站僅配備余氯、濁度等基礎監測,對重金屬、微生物等指標缺乏實時檢測能力。
水箱清洗周期依賴人工計劃,無法根據實際水質動態調整,二次污染風險突出。
功能:智慧水務賦能的六大精細化能力
1. 全設備互聯與協議統一
通過御控工業物聯網網關實現PLC、傳感器、攝像頭、電動閥等設備的協議轉換,支持Modbus TCP、OPC UA、MQTT等50+工業協議,構建“設備-邊緣計算-云平臺”的標準化數據鏈路。
2. 數字孿生與3D可視化監控
構建泵房數字孿生模型,支持:
工藝流程可視化:動態展示進水-加壓-出水全流程,標注關鍵控制點(如減壓閥、止回閥)。
設備狀態實時映射:通過顏色標識水泵啟停、閥門開度、傳感器報警狀態。
歷史回放與對比:支持調取任意時段數據,輔助故障溯源(如對比爆管前后壓力曲線)。
3. 智能預警與預測性維護
集成機器學習算法建立設備健康度模型,實現:
多級報警:根據故障嚴重程度推送微信/短信/APP告警,支持閾值自定義(如壓力突降10%觸發一級報警)。
根因分析:結合故障樹模型定位問題根源(如通過振動頻譜分析判斷水泵軸承磨損)。
壽命預測:基于歷史數據預測電機、閥門等關鍵部件剩余壽命,提前30天生成維護工單。
4. 遠程運維與PLC云編程
通過安全加密隧道實現工程師站與異地PLC的遠程連接,支持:
在線調試:遠程修改PID參數、強制IO點狀態,無需到場即可解決80%以上軟件故障。
程序上下載:在云平臺直接更新PLC程序,版本管理可追溯。
協同診斷:多專家通過視頻會議+設備數據共享進行聯合排障,縮短復雜故障處理時間。
5. 水質安全全鏈條管控
部署多參數水質傳感器(PH、濁度、余氯、COD、重金屬等),結合:
異常聯動:當余氯超標時自動啟動加氯泵,并關閉問題區域供水閥門。
溯源分析:通過管網水力模型定位污染源,輔助應急處置(如反向追蹤爆管點)。
報告生成:支持電子化存檔與審計。
意義:重構二次供水價值生態
降本增效:通過預測性維護減少非計劃停機,設備壽命延長,遠程運維降低人力成本。
安全升級:水質實時監測,突發污染響應時間縮短。
管理變革:從“人工巡檢+經驗決策”轉向“數據驅動+智能決策”,管理效率提升。

提交
數字賦能農村智慧供水
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統解決方案
數字孿生賦能水務管理:智慧水務解決方案
二次供水智慧化建設:物聯網水質安全方案
智慧水務平臺調度系統:自來水調度解決方案